湖南成為“有色金屬之鄉”的緣由
所謂有色金屬,包括:鎢、錫、鉬、鉍、銅、鉛、鋅、鋁、銻、汞、鈷、鎳1 2個礦種。在這幾個礦種中,湖南省除了鈷、鎳末探明儲量以外,其它各礦種都探明了一定的儲量。
新中國建國60年來,經廣大地質工作者60年努力工作,探明的鎢、錫、鉍、鉛鋅、銻、汞的儲量相當豐富。從而為湖南成為“有色金屬之鄉”奠定了基礎。
首先是鎢礦,省內探明的最大的鎢礦為柿竹園鎢為主的多金屬礦,探明鎢礦儲量70多萬噸,為世界上唯一的一個超大型鎢礦床,從而享譽世界。另還探明了多處大型鎢礦,總儲量達到45萬噸。所產的鎢精礦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居于全國首位。
其次是銻礦。已探明和開采的最大的銻礦為錫礦山銻礦,具有“世界銻都”之稱,另外探明了中型以上的銻礦十多處,總儲量達40多萬噸。全省的銻礦總儲量和產品、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在世界銻礦貿易中,湖南占七成。
第三是鉛鋅礦。全省已探明的大型鉛鋅礦有十個礦區,其中儲量超過100萬噸的礦區有6個,全省鉛鋅礦的總儲量達1000多萬噸。鉛鋅礦的總儲量和產品、產量均居全國三分之一。
第四是錫礦。湖南的錫礦資源也很豐富。湖南最大的錫礦是柿竹園礦區的硫化物型錫礦,儲量達到48萬噸,為一個特大型錫礦。其它還有常寧大義山、郴州紅旗嶺、野雞尾、宜章界牌嶺、宜章縣城西北部地區等五個大型錫礦區,總儲量達到50多萬噸,近年內又在宜章縣芙蓉地區茶陵縣錫田等地發現了大型錫礦田。儲量都在大型以上。
第五是汞礦。湖南的汞礦主要分布在鳳凰縣境內,已勘探出頭坡腦等5個大型汞礦,是儲量達到1萬多噸,居全國第二位。以往有部分開采。
此外,湖南的鉍礦儲量也很大,是柿竹園礦區的伴生礦,儲量達26.58萬噸,為世界級的特大型鉍礦,可以伴隨鎢礦采選回收。湖南還有較好銅礦和鋁土礦資源,亦已開發利用。在上述資源中,鉛鋅和銻開發利用程度較高,消耗了一定的儲量。但經過地質專家的科學調查,發現老礦山深部仍蘊藏著比較豐富的資源可供礦山繼續開發。
上述情況證明,湖南省內的有色金屬礦資源是十分豐富的,也是國內其它省區不可多見的。湖南是國內名副其實的“有色金屬之鄉”,而且將會長期持續下去。
來源:湖南省國土資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