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湖南省砂石協會歡迎您!   今天是:

首頁 > 行業資訊 > 最新動態最新動態

【重磅】湖南出臺“十四五”自然資源發展規劃!砂石土礦控制在1500個以內(附全文)

發布日期:2021-09-13 09:10:01   點擊量:1   標簽:最新動態


​精彩導讀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湖南省“十四五”自然資源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35年,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全面形成,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全面實施,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權益充分彰顯。自然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制度建立健全,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現代化要素市場體系基本形成。以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用途管制為主要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全面完善。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穩固,綠色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國土空間品質、生態保護質量、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按照《規劃》,到2025年


——高質量發展的資源要素保障能力全面加強。

自然資源市場化配置效率顯著提高,高質量發展用地需求應保盡保,優勢礦種保障能力明顯提升,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國家下達目標內,采礦權數控制在3000個以內,其中砂石土礦控制在1500個以內。

——以耕地保護為核心的自然資源保護體系更加完備。

“耕地占補平衡”全面落實,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修復力度不斷加強,生產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標準,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國家下達目標,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少于4.21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不低于59%,森林蓄積量不少于7.1億立方米,自然保護地面積比例穩定在11%左右。

——高品質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基本形成。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全面建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協調度明顯提升,主體功能區戰略落地實施,建設用地結構和布局進一步優化,城鄉建設用地面積和國土開發強度控制在國家下達目標內。

——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明顯提升。

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的模式和管控體系基本建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率達到國家下達目標,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30%以上。

——自然資源資產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自然資源資產家底基本摸清,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基本明晰,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制度初步建立,全域全類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建立。

——自然資源現代化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更加健全,用地全程一體化監管、自然資源監測保護及督察執法保障體系全面建成,自然資源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群眾在自然資源領域的獲得感更加充實。

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登記實現全覆蓋,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更加科學完備,測繪地理信息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自然資源領域“數字政府”基本完成。

全面推動自然資源工作數字化轉型,基本實現改革系統化、資源數據化、業務標準化、審批平臺化、應用網絡化、服務便捷化目標,力爭成為全國自然資源系統“數字政府”建設標桿。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湖南省“十四五”自然資源發展規劃》的通知

湘政辦發〔2021〕53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直有關單位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單位:

《湖南省“十四五”自然資源發展規劃》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8月25日

(此件主動公開)

湖南省“十四五”自然資源發展規劃

本規劃根據《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主要明確“十四五”時期湖南省自然資源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謀劃重大舉措,部署重大任務,是指導未來五年全省自然資源工作的重要依據,是提升全省自然資源治理能力的行動指南。

第一章 現實基礎和發展形勢

第一節“十三五”時期取得的重大成效

“十三五”時期,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扣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的職責,奮力拼搏、積極進取,順利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為“十四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資源和生態保護取得新成就。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完成了“大棚房”問題清理整治、違建別墅問題清查整治任務,堅決遏制違法侵占耕地亂象,形成強大震懾。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4950萬畝。2020年,全省現狀耕地為5550萬畝,即可恢復耕地為468.21萬畝。統籌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妥善處置生態保護紅線與礦業權和永久基本農田重疊問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4.21萬平方公里。開展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完成五大礦區生態保護修復主體工程、長江干流湖南段和湘江干流10公里范圍內的545個露天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任務。

要素保障實現新突破。強化土地要素供給,持續推進用地審批“放管服”改革,累計批準新增建設用地122.55萬畝,供應土地179.41萬畝,實現土地出讓收入9998億元。實施增減掛鉤項目269個72萬畝,貧困地區通過節余指標交易增收247.48億元。實施地質勘查項目632個,基本完成80個礦種礦產資源國情調查,雪峰山-幕阜山弧形構造帶金礦找礦取得突破,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45處,礦產資源勘查增儲進展順利。

資源利用效率再上新臺階。創新推進存量土地處置,完成批而未供土地處置46.79萬畝,閑置土地處置26.2萬畝,工作成效和經驗在全國推介。實行園區周轉用地政策,探索“標準地+承諾制”供地模式,將節約集約用地納入省政府督查激勵范疇,圓滿完成國家下達“十三五”期間全省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目標任務。推進礦產資源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主要礦種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率穩步提升,大中型礦山主要礦種“三率”指標達標率達到91%。

礦業轉型發展形成新局面。省委省政府高位推進礦業轉型發展,推動出臺“1+1+4”系列政策文件,制度設計基本形成。礦業轉型發展改革試點進展順利,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探索成果。全面開展綠色礦山建設行動,推進郴州、花垣國家級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65家、省級綠色礦山124家。啟動縣級砂石土礦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大力整頓礦業秩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礦業權數量由6994家減少至3564家,形成礦山整治“三十六灣模式”和“花垣模式”,礦山結構和布局進一步優化。

改革創新增添新動能。全面完成自然資源機構改革,成立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管理機構,建立省級自然資源督察制度,地勘單位改革和市縣兩級自然資源執法機構改革順利推進,機構、人員、職能深度融合。加大土地礦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創新測繪地理信息、地質災害防治、存量土地處置、耕地占補平衡、自然資源督察執法保障體系等工作舉措,層層傳導工作壓力,落實共同責任機制,取得較好成效。完成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階段性任務,建立了國土空間規劃的制度框架,持續深化“多規合一”“多測合一”改革,協同審批效率顯著提升。

民生服務能力得到新提升。推行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一站辦結”,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全面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全面完成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基本完成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房地一體確權登記。地質災害綜合防治能力不斷增強,核銷地質災害隱患5482處,12.95萬戶43.72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護。完成1:2000基礎數據庫建設和湖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HNCORS)提質建設,面向社會無償提供地理信息成果641.3萬幅278.28TB,價值76.95億元。衛星應用技術體系建設初見成效,應急測繪保障能力穩步提升,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迅速。


“十三五”時期,我省從國土資源事業邁向自然資源事業,資源管控力、工作執行力、管理支撐力明顯增強。通過兩年多平穩轉換、繼承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深化了規律性認識:一是始終堅持黨對自然資源工作全面領導,保持正確政治方向;二是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三是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高站位處理好保護與發展關系;四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五是始終堅持改革創新,在直面問題中提升自然資源治理能力;六是始終堅持清正廉潔公道正派,著力營造干事創業良好氛圍。

第二節面臨的形勢

從全球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艱巨。從湖南看,全省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既面臨重要戰略機遇,也面臨較大風險挑戰。

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對資源要素保障剛性需求沒有改變;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強烈訴求沒有改變;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底線約束沒有改變

湖南省砂協
微信二維碼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于我們 | 新聞中心 | 會員中心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2015-2025 湖南省砂石協會 版權所有 郵編:410008 聯系電話:0731-84351277 84351377 傳真:0731-84351277 協會地址:長沙市開福區雙擁路九號長城萬富匯金座二十二樓
技術支持:長沙奇想網絡 備案號:湘ICP備202100714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