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湖南省砂石協會歡迎您!   今天是: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新聞行業新聞

【瞭望】大型工礦治理的湘錳實踐

發布日期:2016-01-06 01:51:13   點擊量:1   標簽:行業新聞

一度衰敗“塌陷”為貧困落后地的湘潭錳礦,面對大型工礦資源枯竭和污染治理的世界級難題,歷經十年“沉淪”,正在坎坷“重生”,走出了一條絕處逢生的新路

湖南鐵腕整治有色金屬污染“重災區”

緊靠湖南省長沙市河西地區的湖南湘潭,有一塊“黑土地”,不是東北地區那樣的沃土,而是被大量黑黝黝重金屬錳礦廢渣污染所致。因其緊靠湘江,相比位于它上游的湘潭竹埠港、株洲清水塘等重化工區,這里的重金屬污染更是近距離直接威脅省會長沙數百萬人的飲水安全。

這里是位于長株潭城市群腹地的湘潭錳礦,素有“百年錳礦、世界錳都”之稱。作為大型國有工礦,近百年來湘潭錳礦歷經繁華、蕭條直至衰敗,一度淪為一個“被遺忘的角落”。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調研所見,如今這塊昔日長株潭城市群腹地近乎“塌陷”的落后區域,歷經十年“沉淪”,正在坎坷“重生”。

“世界錳都”何以淪落

湘潭錳礦,地處湘潭市北部,北與長沙市接壤,距長沙、湘潭兩市市區分別為15公里。自1913年開采以來,湘潭錳礦的產品在全國乃至世界上都有影響力。不論從規模、級別、效益哪個方面來看,湘潭錳礦都曾是全國赫赫有名的大型國有工礦。

“當時的湘潭錳礦,自己就是一個‘小王國’,完全能夠自給自足,幾乎不依賴地方。”作為曾經的子弟和職工,企業破產后任湘錳管理服務中心負責人的彭鵬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湘潭錳礦效益好的時候,一些在外上學的湘錳子弟搶著回來工作。

錳礦興,礦區優;錳礦衰,則礦區差。2002年左右,湘潭錳礦先停產,繼而破產關閉,數萬職工家屬從此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單位。此后10年間,湘錳地區一度成了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近百年的采礦、選礦、煉礦,給錳礦地區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道路破損,地質沉陷,污水橫流,山體滑坡,尾砂遍地都是,盜采現象屢禁難止。

更為嚴重的是重金屬污染。由于先天不足,且是獨立工礦區,錳礦地區污水處理設施嚴重滯后,只有部分涉錳企業添置了污水處理設備,但運轉不暢,標準不高。由于沒有鋪排污水管道到市區污水處理廠,企業和居民生產生活所產生的污水,南向順勢沿牟渠流入湘江,北向順勢沿靳江河經長沙流入湘江,造成周邊近50平方公里土壤的污染。

“從湘錳地區沿湘江而下,往南不到10公里,就是省會長沙。湘錳就像一顆‘生態炸彈’威脅著下游數百萬人的飲水安全。”湘潭市環保協會副理事長王國祥說。

民生之難也讓人揪心。65歲的老工人王英鵬在這里工作了半輩子。王英鵬家原來的房子是1979年分到的,不到60平米,低矮破舊,伸手就能摸到屋頂,沒有內廁,沒有浴室,夏天悶熱,冬天陰冷,蚊蟲很多,最多時住了5口人,一家人擠在一起,極不方便。在湘錳地區,長期住在老舊棚戶區的家庭,多達2400多戶。

“惡劣的生態環境,落后的基礎設施,使原湘錳職工家屬的生活日益陷入困境,湘錳地區逐漸成為湖南最發達的長株潭城市群里最貧窮、最落后的地區。湘錳地區數萬人一度吃水都成問題,沒有自來水系統,只有一個蓄水池,每天早中晚限時限量供水,比周邊農民條件都要差。”說起過往,彭鵬覺得很心痛。 

多元整合走出衰落

破產清算以后,湘錳地區的管理權限下放地方,其所屬的湘潭市和雨湖區一直在苦苦探索,如何帶領數萬原湘錳職工家屬走出困境,如何讓湘錳地區走出衰敗。

轉機出現在2013年。基于湘錳地區改善民生、治理環境、轉型發展的需要,結合湖南省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以及國家棚戶區改造相關政策的出臺,湘潭市、雨湖區兩級政府選址湘錳地區籌建雨湖工業集中區。

湘潭錳礦關閉以后,小礦窯卻并沒有消失,當地盜采現象一度非常猖獗,涉錳工業仍在持續不斷地“貢獻”重金屬污染。2012年以來,雨湖工業集中區一方面大力打擊盜采行為,同時借用政策和資金杠桿,爭取當地28家涉錳企業全部關停退出。

2013年5月,經財政部、環保部批準,為實現湘江流域重金屬源頭治理,湘潭錳礦地區工業廢渣區域集中處置工程和重金屬污染水體處理工程項目全面啟動。

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湘潭市雨湖區委副書記陳愛民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介紹,艱辛付出之后,目前,湘潭錳礦工業廢渣區域集中處置工程一期已經完成,主要對青山露采區進行治理和耕地、林地修復,治理面積1.5平方公里,安全處置廢渣、尾砂、廢石300余萬方,增加了建設用地870余畝。目前,雨湖工業集中區正全力推進廢渣治理二期工程建設,年底即可完工驗收,三期工程已經啟動招投標工作。

本刊記者在湘錳治污核心區域現場看到,一座樹木蔥蘢、綠意盎然、設施齊全的礦山公園已經初具雛形,三三兩兩的人群徜徉其間,悠然自得。誰曾想到,就在數年前,這里還是廢渣遍野、尾泥淤積、污水橫流,滿目瘡痍,黑黝黝的景況令人不忍目睹。隨著治污工程的推進,礦山公園的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記錄湘錳興衰史的礦山博物館也即將開工建設。

重金屬污染水體處理工程是一塊難啃但必須啃掉的“硬骨頭”。在國家治理資金支持下,目前湘錳地區重金屬污染水體處理工程已竣工,地表200米以下的礦井水都得到了處理。當地還計劃投資1.5億元建設錳礦地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全面解決廢水處理和排放問題。

民生和產業逐步復蘇  

“在雨湖工業集中區選址時,本來還有條件更優越的地方供選。但考慮到湘錳地區的工業基礎,以及當地數萬百姓的困難處境和發展渴望,我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湘錳地區。”面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湘潭市雨湖區委書記劉永珍說。

在當地政府看來,解決數萬群眾的民生難題,是湘錳地區謀求發展要解決的頭號難題。所以,在發展路徑選擇上,雨湖工業集中區提出要堅持“民生為大”的理念,近年來通過多方籌集資源,優先解決湘錳數萬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吃水難、出行難、住房難、就業難問題。

截至目前,總投資1.27億元的供水項目,已經完成加壓泵站建設和9.4公里主管網鋪設,并開始供水,一舉解決湘錳數萬群眾“吃水難”的問題。總投資7.7億元的棚戶區改造項目也在緊張實施,年底1000余戶棚戶區居民就可以搬進新居,余下1400多戶在兩到三年也可陸續搬進新居。

“我抽到了一套80多平米的房子,舊房換新房,只需再交兩萬多塊錢,我們一家人都覺得心里非常舒暢。”聊起過去、現在的住房條件,王英鵬感慨萬千。  

過去,湘錳地區路網單一,破損嚴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百姓進出湘錳都不方便。要發展產業、改善民生,克服交通瓶頸是不可或缺的條件,當地政府為此數年來東奔西走,尋求支持。可喜的是,目前礦區進出主干道得到提質改造,通往湘潭市區的公路竣工通車,聯接長潭西高速白泉出口與京珠高速復線南谷出口的白云路即將動工建設。

湘潭市雨湖工業集中區管委會主任左炎輝說,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湘錳地區連通長株潭城市群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圍繞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現代物流等產業,雨湖工業集中區近兩年陸續引進企業10余家,目前園區主營業務超5000萬元的企業已有38家。

目前雨湖工業集中區已進入良性發展階段,2014年度實現技工貿總收入51.75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38億元,完成財政收入1.5億元,吸納的就業人數也持續上升。隨著“造血”能力的增強,園區反哺民生事業的作用會進一步提升。

現在,在棚戶區里“蝸居”了數十年的王英鵬正購置家具、裝修新房,一家人準備搬進去過春節。“吃水難、行路難、住房難、就業難,這些歷史遺留問題都差不多解決了。走過10年下坡路之后,湘錳地區會越來越好。”這位老工人充滿期待。

來源:國土資源廳

湖南省砂協
微信二維碼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于我們 | 新聞中心 | 會員中心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2015-2025 湖南省砂石協會 版權所有 郵編:410008 聯系電話:0731-84351277 84351377 傳真:0731-84351277 協會地址:長沙市開福區雙擁路九號長城萬富匯金座二十二樓
技術支持:長沙奇想網絡 備案號:湘ICP備202100714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