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湖南省砂石協會歡迎您!   今天是:

首頁 > 政策法規政策法規

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新時代推進湘西地區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意見

發布日期:2021-12-13 01:07:28   點擊量:1   標簽:政策法規
圖片

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

關于新時代推進湘西地區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意見

(2021年11月22日)

新時代做好湘西地區開發工作,對于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具有重要意義。為加快形成湘西地區開發新格局,推動湘西地區高質量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搶抓國家西部大開發、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不斷完善湘西地區開發體制機制,強化特色產業發展,推動承接產業轉移,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努力將湘西地區打造成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集聚區、綠色發展樣板區和生態安全保障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國際知名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生態環境、開放環境、營商環境、創新環境持續改善,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提升,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全面推進,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穩固,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開放合作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全面提質,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基礎設施通達程度、人民生活水平與省內其他地區大體相當,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形成生態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發展興旺、居民生活幸福、社會和諧穩定的湘西地區開發新格局。

(三)實施范圍。包括湘西自治州、張家界市、懷化市、邵陽市、婁底市等5個市州,以及永州市江華縣、江永縣,共44個縣市區。

二、主要任務

(一)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1. 做大做強文化旅游產業。加快文化旅游休閑康養全產業鏈建設。將張家界市建成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城市,將湘西自治州打造成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目的地。整合雪峰山地區旅游資源和品牌,推出國際山地徒步旅游區。著力實施大湘西地區文化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品牌提質升級工程,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湘鄂渝黔紅色文化教育和紅色旅游基地、全域旅游示范區、旅游度假區、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示范市(州)、旅游精品景區、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建設,打造張吉懷、滬昆、渝長廈高鐵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帶,暢通聯接老司城—武陵源—崀山—桂林世界遺產旅游走廊,構建武陵山國家旅游風景道和大湘西精品旅游生態圈。強化智慧文旅信息平臺建設,拓展文旅消費新空間。

2. 發展現代農業和生態農業。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耕地宜機化改造,加強農林水利設施建設,加快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普及,提高農機裝備水平,提升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障能力;推進精細農業發展和優質糧油工程建設,著力發展具有地域獨特性的茶葉、食用油、南竹、水果、中藥材、蔬菜、旱雜糧、花卉苗木等農林產品,打造“瀟湘”茶、“瀟湘”天然飲用水、“湖南茶油”、“湖南辣椒”、“湖湘雜糧”、“湘九味”中藥材、“湘西獼猴桃”、“十八洞”等區域公用品牌,支持創建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農業科技園區,打造優質農副產品及加工食品供應基地,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3. 發展優勢制造產業。加快推進優勢產業鏈建設,重點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食品加工、特色輕工、工程機械、丘陵農機等產業,推動產業數字化改造、網絡化協同、智能化升級、綠色化發展;做大做強骨干企業,培育引進大型企業,發展壯大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優勢,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發展一批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創建一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促進企業協同合作,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協同發展區。

4. 推動產業特色化發展。支持湘西自治州打造文旅融合綠色發展先行區,張家界市打造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世界綠谷,懷化市打造五省邊區冷鏈物流區域中心和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邵陽市打造國際先進水平的“特種玻璃谷”和輕工產品出口基地,婁底市建設先進制造配套區和長株潭現代物流服務區。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推動各縣域重點發展1—2個特色主導產業,形成協同發展、錯位競爭的縣域產業發展新格局。

(二)建立長效機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5. 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對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監測對象及時幫扶,防止規模性返貧。繼續做好就業幫扶,加大對脫貧人口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進一步強化低保、醫療、養老保險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綜合性社會保障措施,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確保扶貧項目資產持續發揮效益。

6. 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確保政策不松勁、力量不減弱、工作不斷檔。進一步完善集中安置區公共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因地制宜在安置點發展特色產業,加大搬遷群眾就業創業扶持力度,健全創新城區大型集中安置區社區管理服務,實現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7. 繼續大力實施消費幫扶。加強采購幫扶、協作幫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推動形成以市場機制為主導,市場、政府、社會協同推進的消費幫扶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8. 加大以工代賑實施力度。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創新賑濟模式,鼓勵群眾參與工程建設,推動相關地區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明顯改善。

9. 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支持建設武陵山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先行示范區,支持革命老區、欠發達地區等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著力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短板。

(三)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增強發展支撐能力

10. 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成張吉懷等在建鐵路,規劃建設銅吉、邵永、襄常、益婁、永清廣、石張、張吉懷高鐵與呼南高鐵聯絡線等鐵路,研究謀劃黔吉、懷桂、興永郴贛和洛湛鐵路擴能改造。加快推進官莊—新化、爐紅山—慈利、桑植—龍山、張家界—官莊、新化—新寧、城步—龍勝等高速公路建設,規劃建設安化—溆浦—洞口等高速公路,研究論證辰溪—鳳凰、長沙—吉首、漣源橋頭河—衡陽白果等高速公路。抓好干線公路和縣鄉公路升級改造,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資源路、產業路、旅游路建設,支持有條件的村鎮開通公交線路。建成湘西機場,加快張家界、懷化機場改擴建,適時啟動邵陽機場改擴建,新建婁底機場,加快通用機場建設。加快航道整治等水運基礎設施建設。

11. 健全能源保障體系。加快推進婁底西、湘西自治州、張家界等500千伏變電站建設,推進電網智能化,加快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推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風能、地熱能、氫能;加快開展婁邵永成品油管道前期工作,適時啟動銅仁至鳳凰、玉屏至新晃等一批天然氣管道建設。

12. 完善水安全保障體系。因地制宜實施中小型水利工程,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優化完善區域水資源配置布局,加快犬木塘水庫等大中型骨干水源點建設,實施大圳、涔天河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加快推進資水、沅江、澧水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前期工作,爭取開工建設大興寨水庫。實施農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區域供水規模化和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改造,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

13. 構建新一代信息網。高水平建設5G和固網“雙千兆”寬帶網絡,實現各市州城區5G連續覆蓋,重點城區、產業園區、部分工礦區深度覆蓋;持續提升各級“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功能水平和互聯互通能力,統籌推進工業互聯網內網和工業企業外網建設,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實現行政村光纖和4G全覆蓋。

14. 加快商貿物流網絡體系建設。依托鐵路貨場、公路樞紐及干線機場,推進重點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冷鏈物流基地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探索農村物流發展新模式,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支持懷化建設國家物流樞紐及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打造懷化國際陸港,推進婁底全國物流節點城市、邵陽省級物流樞紐建設。打通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加快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構建多層次、高效便捷的物流網絡。

(四)深化改革開放和創新驅動,增強區域發展活力

15. 建設高水平開放平臺。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依托渝長廈、渝湘高鐵,加強與成渝地區總部經濟、消費市場的銜接,突出發揮懷化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門戶城市作用,連通大西南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加快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作,積極承接新興產業轉移。著力構建中非經貿地方合作的長效機制,支持邵陽中非經貿產業園建設。在全省統籌發揮好現有綜合保稅區等平臺作用的基礎上,推動符合條件的市州申報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在承接產業轉移比較集中的園區建設出口監管倉庫和進口保稅倉庫,積極培育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以張家界機場為支撐,構建全方位空中開放走廊。

16. 拓展省際互動合作。推動省際協作和西部邊界縣加快發展,支持渝湘黔邊城協同發展合作區、武陵山龍鳳經濟協作示范區建設。推進湘鄂渝黔革命老區跨省區域合作,在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特色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等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協同發展跨區域精品旅游線路,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形成區域合作新增長點。擴大湘桂瓊合作,加強骨干通道銜接,深化與北部灣地區在東盟國家物流產業園、多式聯運、國際中轉運輸等方面合作,對接海南自由貿易港、北部灣經濟區,依托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打造懷化、邵陽、永州經廣西、海南至東盟向海經濟走廊,合作共建陸海新通道。

17.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完善要素市場配置體制機制。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支持通過土地流轉推進規模經營,因地制宜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18.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以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合作,支持科研機構申報國家級創新平臺,支持創建一批省級創新平臺,推進以高新區、“科創飛地”園區、“雙創”示范基地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基地建設。

(五)統籌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19. 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強供排水、燃氣、城市路網等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促進城鄉要素合理配置、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推進懷化鶴中洪芷、邵陽市東部等區域性城鎮群建設。全面開展“城市雙修”和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加強城市建筑設計管理,塑造城市時代特色風貌。推進縣城城鎮化基礎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完善綜合服務功能,提高縣城產業承載力和人口集聚力。增強縣域發展動能,實施新一輪特色縣域經濟強縣工程,開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行動。

湖南省砂協
微信二維碼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于我們 | 新聞中心 | 會員中心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2015-2025 湖南省砂石協會 版權所有 郵編:410008 聯系電話:0731-84351277 84351377 傳真:0731-84351277 協會地址:長沙市開福區雙擁路九號長城萬富匯金座二十二樓
技術支持:長沙奇想網絡 備案號:湘ICP備202100714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