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礦山擴產與降本并舉 鐵礦石價格何去何從?
日前,四大鐵礦商除淡水河谷(Vale)外,力拓(RioTinto)、必和必拓(BHPBilliton)和FMG均已發布2015年第四季度(必和必拓和FMG稱為2016財年第二季度)的鐵礦石產量報告。從這3家已經發布的產量報告看,三大鐵礦商第四季度產量基本符合其擴產預期。不出意料的話,尚未公布鐵礦石第四季度產量報告的淡水河谷也將保持增長。隨著2015年12月份羅伊山首批鐵礦石的發運,預計鐵礦石2016年的供應量還將增加3000萬噸。
2014年,鐵礦石價格分別從當年年初的133美元/噸下跌至年末的70美元/噸;2015年,從年初的70美元/噸下跌至42美元/噸。2014年和2015年,鐵礦石價格分別下跌達47%和40%,兩次近乎“腰斬”。而且,在2015年底,鐵礦石價格數度跌破“40”大關。
而根據國際鋼鐵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2015年全球粗鋼產量同比下滑2.8%。一方面是鐵礦石的供應不斷增加,另一方面需求側的粗鋼產量出現較大幅度下滑。我們不禁要問,2016年,鐵礦石價格是否會延續前2年的跌勢?甚至進一步下破“30”?
大型礦山:擴產與降本并舉
2015年第四季度,力拓、必和必拓和FMG的產量合計達到1.89億噸。與此同時,包括淡水河谷在內的四大鐵礦商開始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放在首位,以期在鐵礦石價格下跌過程中繼續保持競爭力,提高其現金流量。
根據力拓1月19日發布的產量報告,其2015年鐵礦石累計產量和發貨量再創新高。2015年第四季度,力拓鐵礦石產量環比增長1.3%至8716萬噸(按力拓股權計為7043萬噸),同比增加10.2%。力拓在報告中解釋稱,產量的增加主要受益于生產效率提高以及皮爾巴拉地區基礎設施完成擴建,皮爾巴拉地區鐵礦石產量環比增長1.1%至8226萬噸,同比增加9.3%。
力拓首席執行官沃爾士(SamWalsh)表示,雖然2015年國際煉鋼原料市場充滿挑戰,但力拓依然通過提高生產效率、嚴格控制生產成本以及優化資產配置,來確保自身的低成本競爭優勢,以實現可持續增長,并為股東提供了穩健回報。2015年,力拓主要產品產量均達到年初設定的目標。沃爾士還強調,2016年力拓將繼續致力于成本和資本支出管控,以最大限度地產生現金流。
根據必和必拓1月26日發布的產量報告,2016財年二季度(2015年第四季度),必和必拓鐵礦石產量產量為5696萬噸(按所屬股權計),環比下降7.1%,同比增長1.1%,從而使得2016財年上半年必和必拓鐵礦石產量達到1.18億噸,同比增長4.3%,創下歷史新高。必和必拓將2016財年皮爾巴拉地區鐵礦總產量目標維持在2.7億噸。此外,由于薩馬科合資公司暫停生產,必和必拓2016財年鐵礦石權益礦產量目標下調1000萬噸至2.37億噸。
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麥安哲(AndrewMackenzie)表示,2016財年上半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使整個資源行業承受較大壓力。必和必拓將繼續削減成本,確保安全高效地提升運營業績,進一步增強業務實力。同時,在現有的環境下,必和必拓將致力于確保穩健的資產負債表,以便有足夠的財務靈活度來應對未來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波動。
2016財年第二季度,FMG的鐵礦石產量為4480萬噸,同比增加3%,環比減少1%;鐵礦石發運量為4210萬噸,同比增長2%,環比持平。FMG在產量報告中表示,其所產鐵礦石需求強勁,成本控制也成效顯著,其該季度的現金成本大幅下降至15.8美元/噸,同比下降45%。
FMG總裁潘納威(NevPower)表示:“FMG的生產成本連續8個季度實現可持續性的降低,成本降低帶來強勁的現金流使公司能夠在本季度將凈債務降至61億美元。”
淡水河谷也正加大力度開發成本更為低廉的S11D項目。據悉,該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了75%左右。與此同時,淡水河谷也有意降低高成本鐵礦石的產量,以期進一步降低鐵礦石綜合成本。
不過,由于鐵礦商2011年前后投入形成的產能釋放逐漸進入尾聲,而后續沒有大規模的擴產投入,因此,鐵礦石產量的增速預期也有所下降。力拓發布官方聲明稱,其2016年的鐵礦石產量將會增加約7%至3.5億噸,相較于2015年11%的增幅有所下降。此外,必和必拓也發布聲明稱,預計其在澳大利亞的鐵礦產量將增加6%,較2015年13%的增幅有所下降。
中小礦山: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壓
在鐵礦石價格一跌再跌的情況下,四大礦商的持續擴產一直以來都飽受市場競爭者的抱怨和質疑。但目前來看,這種擴產策略似乎已經開始奏效。
根據中國海關發布的數據,2015年全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達到9.5272億噸,同比增長2.2%,這一進口量也創下歷史新高。而彭博社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澳大利亞出口至中國的鐵礦石占中國進口鐵礦石總量的比例已經躍升至64%;而在2013年和2014年,這一比例分別為59%和51%。巴西向中國出口的鐵礦石占比也從2014年的18%提升至20%。很顯然,鐵礦巨頭們的擴產進一步搶占了市場份額,使更多的高成本鐵礦商退出市場。
海運經紀公司BancheroCosta研究主管RalphLeszczynski表示,在這一場市場份額之爭中,大礦商的選擇十分正確。而且,在目前大宗商品海運和庫存成本都較低的情況下,巴西的鐵礦石公司將受益。
的確,從目前來看,不少成本較高的中小鐵礦石生產商運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已經下調未來的產量預期甚至退出鐵礦石市場。
2015年12月中旬,世界第五大鐵礦石生產商英美資源公司(AngloAmericanplc)宣布,未來將出售60%的礦山和冶煉廠,并對旗下業務徹底重組。同時,英美資源還將裁員8.5萬人,裁員規模占到該公司總人數的2/3。
1月28日,英美資源旗下的南非昆巴鐵礦石公司稱,該公司將縮小經營規模,降低成本并計劃裁減其在非洲的最大鐵礦石開采公司Sishen礦的人員。在此之前,英美資源已經暫停了在巴西的年產2600萬噸的MinasRio項目,該項目預計將推遲至2018年。英美資源還計劃在2016年削減成本支出10億美元,同時,將旗下南非Kumba公司鐵礦石產量預期從之前的3600萬噸下調至2600萬噸,下調幅度達30%,而2015年該公司的產量為3100萬噸左右。
由于鐵礦石價格長期低位徘徊,澳大利亞鐵礦石生產商吉布森山鐵礦(MountGibsonIron)因持續承受重壓,正考慮關閉部分勘探項目,并通過裁員、實施新的輪班制等措施來削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