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產能不會撼動煤炭能源老大地位
從前一段時間甚囂塵上的去煤化,到近期沸沸揚揚的去產能,對煤炭行業來說,釋放出的種種信號似乎佐證了寒冷的冬季才剛剛開始,甚至包括一些經濟專家在內的諸多人士也開始唱衰煤炭行業,認為煤炭在能源中的“老大”位置已岌岌可危。
平心而論,這些人士得出這樣的結論并非空穴來風、毫無根據,而是具有一定道理和依據的。前些時候,許多專家把霧霾的元兇歸罪到煤炭身上,一些地方開始為治理空氣污染而大力實施“去煤化”工程,許多火力發電廠、燃煤鍋爐因此或被關閉或被燃氣、燃油鍋爐替代。在我國重點發展清潔能源的能源結構調整優化過程中,水電、核電產業化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水電占全國發電量的19.1%;2014年我國重啟核電建設,“十三五”期間每年將建設6座~8座核電站。而以風電、光伏、生物質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產業也方興未艾,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成本的快速下降,與火電相比的競爭優勢日益明顯。
與此同時,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五大任務,以及國務院為推進結構性改革、抓好去產能任務的決策部署而發布的《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從源頭上進一步控制和壓縮煤炭產能,減少煤炭生產總量,這對煤炭行業的能源老大地位無疑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可以說,上述種種跡象表明,當前煤炭行業的確已陷入了“四面楚歌”、“前有攔截后有追兵”的困難境地。可以說,煤炭行業在重重圍堵中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滑鐵盧”,“內憂”也是有增無減。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除煤炭庫存在增加外,煤炭產量、價格、投資、效益等指標均呈現下行,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4.6%。尤其是煤炭行業投資的降低,直接影響著煤炭行業的發展走向。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煤炭行業在能源中的老大地位短期內就會喪失。有關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的能源結構是,煤炭約占64.4%,依然位居老大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與2014年相比,2015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的比例雖然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這是在我國工業經濟下行,以電力為主的能源需求負增長的情況下得以實現的。倘若經濟形勢轉好,能源需求增加,煤炭在能源中的占比下降就會變得相當困難。
相關媒體給出的測算結果則更能說明問題:如果未來平均能源增長為零,那么大約10%的清潔能源發展可以替代平均每年1%的煤炭;如果平均能源增長速度為1%,那么就需要20%的清潔能源發展才能替代掉1%的煤炭。而這還沒有把煤制氣、煤變油等煤化工的用煤量統計在內??梢灶A見的是,隨著上述新型煤化工的技術進步、成本降低,其產業化、規?;瘯r代很快就會到來,到時雖然終端用戶消費的是氣和油,但實際上還是在消費使用煤。
至于去產能對煤炭老大地位的影響更是不足掛齒?!兑庖姟诽岢龅墓ぷ髂繕耸?,在未來3年~5年,退出產能5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也就是說到2020年左右,我國煤炭產能總體要下降10億噸左右。而實際情況則是當前我國煤炭現有產能40億噸,在建規模超過10億噸。這就是說,即便到了2020年,我國煤炭產能還基本維持在40億噸左右,在一次能源中依然還是龍頭老大。
可見,煤炭行業在去產能的陣痛中不僅不會削弱能源老大地位,反而可以通過壓縮產能、清理僵尸企業等措施來提質增效,激發各生產要素,促進煤炭的清潔利用和轉化,進而鞏固和提升煤炭的能源老大地位。
來源:中國礦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