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采砂業者何去何從?湖南省委書記昨日給出答案
摘要:3月8日,湖南代表團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并向中外媒體開放。
湖南代表團媒體開放日側記:奮斗的新湖南 匯聚全球目光
3月8日,湖南代表團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并向中外媒體開放。
3月8日下午,湖南代表團第四次全體會議向媒體開放,吸引了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美聯社、日本NHK等99家中外媒體的141位記者前來采訪。
改變“靠水吃水”理念,還洞庭湖一湖清水
“還洞庭湖一湖清水,造福子孫后代,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決心堅定不移。”在回答中央電視臺記者關于洞庭湖保護和治理的問題時,杜家毫的表態斬釘截鐵。
“洞庭湖之所以生態受到嚴重影響,主要是當地干部群眾存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慣性思維。”杜家毫介紹,在這種不正確的發展觀念影響下,過去的洞庭湖網箱養魚遍布、人工投肥泛濫、非法采砂猖獗、違規排放突出,“最高峰時,洞庭湖上有上千條挖砂船無序采砂,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砂石交易市場,那場面真有點三國赤壁大戰的架勢。”
濕地日益退化、候鳥逐年減少、水質不斷惡化……杜家毫說,這種不顧生態承載能力、對資源掠奪性開發所帶來的后果,就是廣大湖區人民不僅不能“靠水吃水”,甚至連喝水都要靠打井取水。“進入新時代,這種觀念必須加快扭轉過來!”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關鍵在實干。在參加完十九大回湘后的第5天,杜家毫就率隊深入洞庭湖腹地,專題調研湖區環境保護治理情況,2天后,一場從省開到村的電視電話會議,宣告洞庭湖生態環境全民保衛戰正式打響。
杜家毫介紹,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等重要指示,湖區上下全員動員,集中開展洞庭湖專項治理,短短3個月時間,就清除了近8萬畝歐美黑楊,取消了幾百個采砂、裝砂碼頭,堅決關停或改造造紙等企業,退養近萬家畜禽養殖場,“水變清了、鳥兒回來了、江豚更多了,更令我們欣慰的是,這場整治行動得到了湖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杜家毫提到,在洞庭湖治理過程中,由于采砂清理、退養拆圍、相關企業關停,一定程度上給部分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影響。他表示,省委、省政府和湖區各級黨委政府正積極制定相關措施,一方面通過優化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一方面引導產業轉型,為湖區群眾就業增收提供產業支撐。同時,對造成損失的有關企業依法依規進行補償,確保湖區社會和諧穩定。